8月30-31日,第五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暨清远 “土特产” 推介招商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清远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共同主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新时代下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宣传推介清远的优秀经验和特色 “土特产”,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第五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暨清远 “土特产” 推介招商会大会现场
与会介绍,2023年以来,清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统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发动机,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首次搭建国内最顶尖的特色产业技术专家、最先进的互联网数字企业与最基层的乡村小微企业之间的系统化帮扶方案,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集合政府引导、社会投入、数字赋能,持续推动科技服务模式、农业发展模式变革,着力打造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清远样本”,努力探索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聚焦“小企业”,匹配“大专家”
乡村小微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和美宜居乡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清远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从“5+20”共25个农业产业中遴选200家乡村小微企业参与项目实施。2024年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提档扩面,拓展到魔芋、柚子、马铃薯等30个乡村特色产业和220家乡村小微企业。邀请中国工程院陈剑平、侯水生、张绍玲三名院士领衔的6个国家级科教机构、7个省9个科教机构23位农业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以及腾讯公司数字化专家团队,近150名专家,组建23个清远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形成强大农业科技“智囊库”,把有情怀的农业科学家、新农人聚集到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上,推动科技和实体结合,科学家与小微企业“一对一”对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共同助力“百千万工程”。计划通过3年时间,为小微企业提供全过程智力支持、全产业链科技资源配对,持续推动乡村小微企业生产规模适度扩大、种质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升、本土特色品牌日益彰显。
聚焦“小产业”,对接“大市场”
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加快推动技术、人才等要素与乡村小微企业双向奔赴,以政府“软投入”,实现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产出”。一是专班专责,协调跟进。二是数字赋能,精准帮扶。三是资源对接,示范带动。同步做好经验总结,制作“乡村小微企业成长记”专题系列报道,推广专家帮扶典型案例。截止目前,印发项目推进工作简报182期、发布乡村小微企业成长记55期,制作完成4期专题报道。
聚焦“小学徒”,实施“大联动”
专家团队调动全国优势专家资源,在清远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全产业链培训。现已开展培训213场,惠及小微企业和基层农技部门干部2000多人次。此外,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为小微企业编制全面系统的生产技术指导手册53份,引导小微企业农事操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此同时,清远充分发挥省职教城(清远)高校力量,设立“清远市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专家工作基地,根据产业分类,组织省职教城(清远)高校100名教师、1000名学生组建师生服务团队,与专家团队无缝对接,开展项目到地服务。通过深度参与项目实施,职教城师生有更多机会向国内顶尖专家学习、与行业龙头企业沟通联系,加快本土农业人才培养,激发创业就业热情,使更多人才能够留在清远、服务清远,为推动清远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截止2024年7月底,师生服务团队对接专家工作团8次,前往实地服务乡村小微企业23家,参与小微企业实地学习的学生达78人次。
实施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在全国率先搭建顶尖农业技术专家与基层乡村小微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生态系统,是清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目前,清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提档扩面,拓展到魔芋、柚子等更多乡村特色产业和小微企业,并成立清远市农业企业家协会农业小微企业发展分会,进一步集聚资源、集中发力,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努力探索强县兴镇富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清远方案”。